具有抗癌活性的单羰基姜黄素类似物的衍生化研究(Ⅲ,Ⅳ)(Ⅲ)二氢吡唑并[4,3-c]六氢吡啶的合成以及抗癌活性测定(Ⅳ)四氢吡啶并[4,3-b]吡啶酮的合成以及生物活性测定

合成论文 抗癌活性论文 二氢吡唑并[4,3-c]六氢吡啶衍生物论文 单晶结构论文 四氢吡啶并[4,3
论文详情
为了发现具有抗癌活性的医药先导化合物,本文在原有工作基础上,设计并合成了通式分别为(Ⅲ)和(Ⅳ)两个系列共计57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以取代胺和丙烯酸甲酯为起始原料,依次经Michael加成,Dieckmann缩合,水解脱羧等反应得到N-取代哌啶-4-酮,再与取代苯甲醛发生Adol缩合反应得到需要的中间体化合物N-取代苄基-3,5-双苄叉基-4-哌啶酮。用该中间体化合物与苯肼在乙醇中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二氢吡唑并[4,3-c]六氢吡啶衍生物(Ⅲ1-Ⅲ41),与氰基乙酸乙酯,乙酸铵在乙醇中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四氢吡啶并[4,3-b]吡啶酮衍生物(Ⅳ1-Ⅳ16)。目标化合物(Ⅲ)和(Ⅳ)的通式如下:1采用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质谱(EI-MS)等,对上述两个系列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其物理性质、波谱性质、反应条件、合成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讨论。为了进一步了解目标化合物(Ⅲ)的空间结构,对化合物Ⅲ1进行了合成、单晶培养、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测定。单晶结构证明了目标化合物(Ⅲ)为反式构型。委托上海师范大学动物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了化合物(Ⅲ1-Ⅲ41)对人类乳腺癌MCF-7和MDB-MB-231两种细胞系和化合物(Ⅳ1-Ⅳ16)对白血病K562,卵巢癌HO8910和肝癌SMMC-7721三种细胞系增殖影响的测定,初步的生物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Ⅲ33在这系列化合物中是活性最好的化合物,对于两种细胞系的抑制活性(对于MCF-7细胞系IC50=2.4μM,对于MDA-MB-231细胞系IC50=4.2μM),高于商品化的抗癌药物5-氟尿嘧啶(对于MCF-7细胞系IC50=4.8μM,对于MDA-MB-231细胞系IC50=9.6μM)。化合物Ⅳ8在该系列化合物中是活性最好的化合物,它对白血病K562细胞系的抑制活性(IC50=5.79ug/mL)高于商品化抗癌药物5-氟尿嘧啶(IC50=8.56ug/mL);委托上海师范大学动物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应用流式细胞PI/AnnexinV-FITC双染色法检测了经两系列目标化合物处理细胞的凋亡情况,初步研究了两系列化合物的作用机理。委托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完成了化合物Ⅲ21,Ⅲ33在人体和大鼠肝微粒体的代谢稳定性以及化合物Ⅲ21在人肝微粒体的直接抑制作用。确定目标化合物Ⅲ21在人和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稳定性较好(在人肝微粒体和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稳定性分别为44,50μL/min/mg protein),具有持久的药物作用时间和良好的生物利用度,而且化合物Ⅲ21在肝微粒体中没有直接抑制作用,不会降低底物的代谢速率而影响清除率。
中文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10-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课题提出第13-34页
    1.1 引言第13-15页
    1.2 单羰基姜黄素类似物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第15-25页
        1.2.1 单羰基姜黄素类似物及其衍生物在抗癌活性方面的研究第15-21页
        1.2.2 单羰基姜黄素类似物及其衍生物在抗HIV活性方面的研究第21-22页
        1.2.3 单羰基姜黄素类似物及其衍生物在消炎、抗氧化活性方面的研究第22-25页
    1.3 含氮稠杂环化合物的研究进展第25-28页
        1.3.1 含氮稠杂环化合物在抗过敏药方面的应用第25-27页
        1.3.2 含氮稠杂环化合物在抗哮喘药及抗高血压药方面的应用第27页
        1.3.3 含氮稠杂环化合物在消化方面的应用第27页
        1.3.4 含氮稠杂环化合物在镇痛药方面的应用第27-28页
        1.3.5 含氮稠杂环化合物在抗癌方面的应用第28页
    1.4 总结第28-29页
    1.5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9-34页
        1.5.1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设计思路第29-31页
            1.5.1.1 课题的研究目的第29-30页
            1.5.1.2 目标化合物Ⅲ_1-Ⅲ_(41)和Ⅳ_1-Ⅳ_(16)的分子设计第30-31页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31-34页
            1.5.2.1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第31-32页
            1.5.2.2 研究的主要方法第32-34页
第二章 二氢吡唑并[4,3-c]六氢吡啶(Ⅲ)的合成及晶体结构的研究第34-62页
    2.1 实验部分第34-36页
        2.1.1 仪器和试剂第34页
        2.1.2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第34-35页
            2.1.2.1 中间体 N-取代苄基-3,5-双苄叉基-哌啶-4-酮的合成第34-35页
            2.1.2.2 目标化合物Ⅲ的合成第35页
        2.1.3 化合物Ⅲ_1的单晶培养及其晶体结构分析第35-36页
            2.1.3.1 化合物 X-ray 衍射测定结构的目的第35页
            2.1.3.2 化合物Ⅲ_1的单晶培养第35-36页
            2.1.3.3 化合物Ⅲ_1的单晶结构测试第36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36-62页
        2.2.1 目标化合物(Ⅲ)的物理性质及结构表征第36-52页
        2.2.2 目标化合物(Ⅲ)的合成方法讨论第52-53页
            2.2.2.1 中间体 N-取代苄基-3,5-双苄基-哌啶-4-酮的合成讨论第52-53页
            2.2.2.2 目标化合物(Ⅲ)的合成方法讨论第53页
        2.2.3 目标化合物(Ⅲ)的波谱分析第53-55页
            2.2.3.1 IR 分析第53页
            2.2.3.2 ~1H NMR 分析第53-54页
            2.2.3.3 MS 分析第54-55页
        2.2.4 目标化合物Ⅲ_1的晶体结构及分析第55-62页
            2.2.4.1 目标化合物Ⅲ_1的晶体结构测试数据第55-60页
            2.2.4.2 目标化合物Ⅲ_1的晶体结构分析第60-62页
第三章 四氢吡啶并[4,3-b]吡啶酮(Ⅳ)的合成第62-70页
    3.1 实验部分第62-63页
        3.1.1 仪器和试剂第62页
        3.1.2 中间体目标化合物(Ⅳ)的合成第62-63页
            3.1.2.1 N-取代苄基-3,5-双苄基-哌啶-4-酮的合成第62-63页
            3.1.2.2 目标化合物Ⅳ的合成第63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63-70页
        3.2.1 目标化合物(Ⅳ)的物理性质及结构表征第63-68页
        3.2.2 目标化合物(Ⅳ)的合成方法讨论第68页
        3.2.3 目标化合物(Ⅳ)的波谱分析第68-70页
            3.2.3.1 IR 分析第68页
            3.2.3.2 ~1H NMR 分析第68-69页
            3.2.3.3 MS 分析第69-70页
第四章 目标化合物的的生物活性测试及构效关系分析第70-76页
    4.1 化合物抑制癌细胞活性的测定第70-76页
        4.1.1 主要材料和仪器第70页
        4.1.2 化合物(Ⅲ)抑制癌细胞活性的测定第70-73页
            4.1.2.1 化合物(Ⅲ)抑制癌细胞活性的测定方法第70-71页
            4.1.2.2 细胞生长抑制实验第71页
            4.1.2.3 结果与讨论第71-73页
                4.1.2.3.1 目标化合物(Ⅲ)抑制癌细胞活性测试结果第71-73页
                4.1.2.3.2 目标化合物(Ⅲ)构效关系的初步分析第73页
        4.1.3 目标化合物(Ⅳ)抑制癌细胞活性测试第73-76页
            4.1.3.1 化合物(Ⅳ)抑制癌细胞活性的测定方法第73页
            4.1.3.2 细胞生长抑制实验第73-74页
            4.1.3.3 结果与讨论第74-76页
                4.1.3.3.1 目标化合物(Ⅳ)抑制癌细胞活性测试结果第74页
                4.1.3.3.2 目标化合物(Ⅳ)构效关系的初步分析第74-76页
第五章 初步作用机制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第76-85页
    5.1 初步作用机理研究第76-81页
        5.1.1 细胞凋亡实验第76-79页
            5.1.1.1 实验仪器第76页
            5.1.1.2 实验原理第76-77页
            5.1.1.3 细胞培养及处理第77页
            5.1.1.4 结果及分析第77-79页
        5.1.2 DNA 片断化检测第79-81页
            5.1.2.1 实验原理第79页
            5.1.2.2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79页
            5.1.2.3 DNA 片断化检测实验第79-80页
            5.1.2.4 结果与讨论第80-81页
    5.2 药代动力学研究第81-85页
        5.2.1 目标化合物Ⅲ_(21),Ⅲ_(33)代谢稳定性研究第82-84页
            5.2.1.1 实验材料第82页
            5.2.1.2 配药方法第82页
            5.2.1.3 体外肝微粒体代谢实验第82页
            5.2.1.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2-84页
        5.2.2 目标化合物Ⅲ_(21)在肝微粒体的直接抑制作用研究第84-85页
            5.2.2.1 实验材料第84页
            5.2.2.2 体外肝微粒体代谢实验第84页
            5.2.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4-85页
第六章 总结第85-87页
致谢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5页
附图第95-101页
作者简介第101页
代表性学术论文第101-102页
主要参研项目第102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2548405,这篇论文共102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30.6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51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