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结算风险及其风险管理

我国现代化支付系统论文 结算风险论文 信用风险论文 流动性风险论文
论文详情
随着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机构运用信用功能及其技术设施办理支付清算,成为商品交易的媒介和连接社会资金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单位和个人经济活动的纽带。支付系统是由关于资金转移的规则、提供支付清算服务的机构和实现支付指令传送及资金清算的手段共同组成的,用以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的一种金融安排。支付系统的任务是快速、准确、有序、安全地实现货币所有权在经济活动参与者之间的转移。它的运转直接支撑着金融市场的运作以及经济活动的进行。金融体系中的所有金融活动表现为货币资金在各个部门的流转,支付系统则是金融运行的“血液循环系统”,是金融基础设施中的关键部分和金融服务的核心手段。先进的支付系统是社会经济良好运行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随着金融在现代经济中核心地位的日益突出,能否建立和利用一个高效安全的现代化支付系统成为关乎社会经济健康稳定运行,进而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对支付系统风险防范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是中央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已初步建成以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为基础,票据支付系统、银行卡支付系统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支付清算网络体系。2005年6月,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在全国的推广应用,实现了银行资金清算的零在途。其连接境内办理人民币业务的中外资银行金融机构,包括香港、澳门的人民币清算行,拥有1500多个直接参与机构,日均处理业务60多万笔,资金超过1.5万亿元。2006年6月,小额批量支付系统推广建设完成,标志着以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为基础,各地同城票据交换系统和卡基支付系统并存的支付清算体系初步形成。2007年上半年,现代化支付系统、同城票据交换系统、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行内支付系统和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23.1亿笔,金额335.8万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5.4%和40.1%。非现金支付的广泛应用基本满足了社会经济多样化的需求,对减少现金流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支付效率、培育社会信誉、促进金融创新和塑造新型文化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中国支付体系必将与国际支付清算系统SWIFT连接成为国际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都使支付交易的业务量和金额空前增加,支付清算参与者所面临的支付清算风险也将随之增加,支付系统成了一个国家国内和跨国金融危机的潜在发源地。因此,在注重效率的同时还应关注我国现代化支付系统潜在的风险和隐患。在现代支付系统中存在两类风险,一是和金融业务相关的结算风险,它包括信用风险和流动风险,二是和系统类型相关的系统风险。其中,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在支付系统风险链中处于核心地位。所谓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方不能在到期日或此日后任何时间结算其负债的全部金额”,即交易参与者未得到应有的款项,这里参与者指交易者自身、结算工具的发出者,有时还包括相对应的实物和劳务交易涉及到的中介机构等;所谓流动性风险,是指“交易一方(或结算系统参与者)不能在到期日结算负债的全部金额的风险,流动性风险并不意味着这一方或参与方破产而无力偿还,他有可能在到期日之后的某一个不确定时间结算他的借记债务”,即指脱欠资金的一方不能按时满足支付要求,由此也影响到收方不能收到本应收到的流动头寸,结算的拖延、非同时结算和结算工具的发出者的拖欠等都会引起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从目前国外的情况来看,主要大国币种的支付清算系统都已经相当完善。其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主要有:1、对每家参与行设定净借记限额;2、缩短支付信息与完成最终清算之间的时间差,如增加轧差次数;3、央行提供日间回购机制;4、日间透支;5、CLS(Continuous Linked Settlement)用于消除由于时差导致的跨国结算风险问题。相对而言,现在我国支付清算系统风险管理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法律法规建设、运行管理和系统建设等三个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自2002年10月运行以来,各城市处理中心出现3次故障,累计停工18小时。系统中断最长的一次事故导致重庆辖内所有参与者至次日中午才恢复使用系统,致使当地金融机构缴存、提取现金、同城票据轧差资金清算等业务均不能进行。因此,对我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风险及风险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本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是绪论,阐述了支付系统及其结算风险的定义和研究背景,并从央行的角度分析了支付系统在社会和金融领域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说明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接着本章介绍了国外关于信用风险管理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发展历程,为后文的展开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章介绍了我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结算风险。首先系统地介绍了我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现状,并以风险链的方式分析了支付系统风险之间的联系,然后重点研究了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成因,及其对支付系统的影响。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介绍了我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风险管理。首先介绍了支付系统风险管理的程序,接着分别针对信用风险管理和流动性风险管理,按照程序研究管理模型和管理策略。随后,本章又专门研究了全额实时支付系统和净额定时支付系统的风险管理,为下文分析我国现代化支付系统打下基础。最后,本文又分别阐述了我国大额支付系统和小额支付系统在防范结算风险方面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第四章研究了Fedwire系统的风险管理。介绍了国际上对支付系统风险监管的规则要求以及Fedwire系统的风险管理。重点阐述了我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和Fedwire系统在结算风险管理方面的差距,并结合我国支付体系的其他管理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案对策。
中文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加强支付系统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第11-13页
    1.3 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第13-17页
        1.3.1 资产管理理论第13-15页
        1.3.2 负债管理理论第15-16页
        1.3.3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第16-17页
    1.4 信用风险管理理论第17-20页
        1.4.1 银行对企业贷款者信息的风险识别第17-19页
        1.4.2 最优合同问题第19-20页
2 我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结算风险第20-33页
    2.1 我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现状第20-25页
    2.2 支付系统风险的类型第25-27页
    2.3 支付系统的风险链第27-28页
    2.4 信用风险及其成因第28-30页
    2.5 流动性风险及其成因第30-33页
3 我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结算风险管理第33-60页
    3.1 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第33-34页
    3.2 金融风险管理的过程第34-35页
    3.3 现代金融风险度量方法第35-37页
    3.4 信用风险管理第37-46页
        3.4.1 古典信用风险度量方法第37-39页
        3.4.2 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第39-42页
        3.4.3 信用风险管理第42-46页
    3.5 流动性风险管理第46-53页
        3.5.1 流动性风险度量方法第46-52页
        3.5.2 流动性风险管理第52-53页
    3.6 全额实时支付系统和净额定时支付系统的风险特征及风险管理第53-55页
    3.7 我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中防范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的措施第55-60页
        3.7.1 大额支付系统的风险管理第55-56页
        3.7.2 小额支付系统的风险管理第56-57页
        3.7.3 净借记限额风险控制机制第57-60页
4 Fedwire系统及其风险管理策略借鉴第60-76页
    4.1 支付系统的国际监管框架第60-66页
        4.1.1 兰佛鲁西标准(Lamfalussy Standard)第60-62页
        4.1.2 10 条核心原则第62-66页
    4.2 Fedwire的风险管理第66-70页
    4.3 我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 与Fedwire的风险管理比较及其反映的问题第70-72页
    4.4 我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在运行风险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第72-74页
    4.5 Fedwire的风险管理方法对我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启示第74-76页
结束语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79页
后记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第81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1258504,这篇论文共81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4.3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40.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