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类算法的研究及应用--基于群智能技术的聚类算法研究

数据挖掘论文 聚类论文 蚁群算法论文 粒子群算法论文 K-调和均值论文
论文详情
数据挖掘是在海量的数据中寻找模式或规则的过程。数据聚类则是数据挖掘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是人们认识和探索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有效手段,它既可以作为独立的数据挖掘工具,从知识库中获取数据分布的一些深入信息,也可以作为其它数据挖掘算法的预处理步骤,且广泛应用于商务管理、市场分析、工程设计和科学探索等领域。聚类就是将数据对象划分到不同的类或者簇中,使得属于同簇的数据对象相似性尽量小,而不同簇的数据对象相异性尽量大。蚁群算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是群智能理论研究领域的两种主要算法。蚁群算法源于蚂蚁堆积他们的尸体和分类它们的幼体的研究,粒子群算法源于鸟群群体运动行为的研究。作为新兴的演化计算技术,群智能算法已成为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焦点,并被引进到数据聚类领域里且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蚁群算法和粒子群算法还不够完善,在数据聚类的处理过程中存在智能算法自身的缺陷,导致聚类效果的差强人意,因而如何设计出行之有效的聚类算法将成为群智能理论在聚类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基本蚁群聚类算法较长时间开销和易产生冗余聚类数目的缺陷,提出了一种聚类邻域自适应调整的多载蚁群算法。算法通过邻域动态自适应调整寻找纯净的邻域,增强蚂蚁记忆体记忆纯净邻域的大小,蚂蚁之间协同交流进行多载整合相似邻域形成最终聚类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能有效提高算法效率且取得较好的聚类效果。针对K-调和均值和混沌粒子群聚类算法的优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K-调和均值的混沌粒子群聚类算法。首先通过K-调和均值方法把粒子群分成若干个子群体,每个粒子根据其个体极值和所在子种群的全局极值来更新位置。其次,算法中引入变尺度混沌变异,抑制了早熟收敛,提高了计算精度。实验证明,该算法可以有效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在保证收敛速度的同时增强了算法全局搜索能力,明显改善了聚类效果。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1页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第7-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8-9页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页
        1.2.2 未来发展趋势第8-9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第9-11页
        1.3.1 研究内容第9页
        1.3.2 结构安排第9-11页
第二章 群智能聚类算法第11-25页
    2.1 数据挖掘第11-13页
        2.1.1 数据挖掘的定义第11页
        2.1.2 数据挖掘常用的方法第11-13页
    2.2 聚类分析第13-17页
        2.2.1 聚类分析的定义第13页
        2.2.2 传统聚类分析方法第13-15页
        2.2.3 聚类分析的度量标准第15-17页
    2.3 群智能算法第17-25页
        2.3.1 群智能概念和特点第17-18页
        2.3.2 蚁群算法第18-22页
        2.3.3 粒子群算法第22-25页
第三章 聚类邻域自适应调整的多载蚁群算法第25-33页
    3.1 算法思想第25-26页
    3.2 相关概念第26-27页
    3.3 算法改进第27-28页
        3.3.1 Pick-Drop 策略改进第27页
        3.3.2 蚂蚁多载第27页
        3.3.3 增强蚂蚁记忆体第27-28页
        3.3.4 协同交流第28页
    3.4 算法实现过程第28-29页
    3.5 仿真实验第29-33页
        3.5.1 测试数据第29页
        3.5.2 评价标准第29页
        3.5.3 仿真结果第29-31页
        3.5.4 本章结论第31-33页
第四章 融合K-调和均值的混沌粒子群聚类算法第33-45页
    4.1 算法思想第33-34页
    4.2 粒子群聚类算法第34-35页
    4.3 K-调和均值算法第35-37页
    4.4 混沌优化第37-38页
    4.5 算法改进第38-41页
        4.5.1 简化粒子群优化算法第38-39页
        4.5.2 惯性权重动态调整第39-40页
        4.5.3 早熟判断第40-41页
        4.5.4 变尺度混沌搜索第41页
    4.6 粒子编码及算法进程描述第41-42页
    4.7 仿真实验第42-45页
        4.7.1 评价标准第42-43页
        4.7.2 仿真结果第43-44页
        4.7.3 本章结论第44-45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45-46页
    5.1 总结第45页
    5.2 展望第45-46页
致谢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1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715003,这篇论文共51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15.3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25.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