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商乐”研究

清商乐论文 相和歌论文 房中乐论文 大曲论文 俗乐论文 平调清调论文 瑟调论文 笛上三调论文
论文详情
在清商乐的研究领域中,目前尚未见到过一部从音乐的角度专论清商乐的著作。从涉足此领域研究的各种著作、期刊文献、工具书中,可知目前学者们对于清商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清商乐的历史源流、清商乐的音乐结构、清商乐的音乐性质、三调(平、清、瑟)的内涵四方面,但其中较多观点未能统一。虽然有些疑问有了合理的解释,但更多的疑问仍待进一步研究核实。本论文则将重新分析史料,考析清商乐之源流、性质以辨明其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中的地位。在梳理其历史脉络后,再辨明平、清、瑟三调之归属、实质,以呈现其在中国音乐史中的发展变化,并与今日民间音乐中所常用的宫调相比较,明确古与今的联系。全文由绪论、引言、三个章节和结语四部分组成。绪论部分涉及了本文研究的范围与论题意义、清商乐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论文的研究思路三个方面。引言为问题的提出,并将与清商乐相关的一些体裁、乐种、宫调概念、音乐机构等信息作为关键词列出。第一章首先总结迄今为止古今中外的学者对其源流的不同观点,再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排除清商乐源于相和歌和房中乐的主流观点,并认为清商乐可追溯的最早历史为曹魏时期,可以先后分为魏晋清商三调歌和隋唐清乐两个历史时期。隋代方始设清商署。第二章对清商乐的音乐内涵进行分析,囊括其音乐结构和音乐性质。在音乐结构方面,以清商三调歌为主要分析对象,梳理弄、部弦、歌弦、解、送的含义,并将其与大曲做了体裁上的区别。在音乐性质方面,认为其在清商三调歌时期为“正声宴乐”,隋唐清乐时期为“俗乐宴乐”。第三章为全文的核心章节,考察了平调、清调、瑟调的内涵实质。根据对国内外现存史料、乐谱的分析、考证,得出三调即三种调高的结论,即平调为林钟均;清调为太簇均;瑟调为黄钟均。三调若与笛上三调的调高相对应,则平调应林钟笛正声调法;清调应林钟笛下徵调法;瑟调应林钟笛清角之调。三调后被唐宋燕乐二十八调和古琴的定弦法所吸收,这种“黄钟—林钟—太簇”的调高关系至今仍能在传统音乐的常用三调中见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绪论第8-10页
    一、研究的范围与论题意义第8页
    二、清商乐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8-9页
    三、本论文的研究思路第9-10页
引言第10-11页
第一章 清商乐源流详析第11-53页
    第一节 古今诸家说第11-16页
        相和歌说第11-13页
        房中乐说第13-14页
        其他说第14-16页
    第二节 清商乐之于房中乐第16-28页
    第三节 清商乐之于相和歌第28-41页
        “相和”——“相和歌”第31-32页
        何为相和歌第32-38页
        三调之归属第38-41页
    第四节 “源”与“流”第41-53页
        清商殿不等于清商署第43-48页
        清商三调歌——清商乐——清乐第48-53页
第二章 清商乐内涵分析第53-74页
    第一节 清商三调歌之音乐结构第54-62页
        部弦、歌弦第57-58页
        “解”作何解?第58-61页
        送第61-62页
    第二节 大曲之于清商第62-71页
    第三节 雅兮?俗兮?第71-74页
第三章 清商三调解疑第74-116页
    第一节 诸家眼中之清商三调第74-82页
        瑟调与平调之争第74-77页
        调式说·调高说·其他说第77-82页
    第二节 清商三调之实质探析第82-101页
        瑟调所属调高第85-89页
        清调所属调高第89-90页
        平调所属调高第90-99页
        清商三调歌古谱寻声第99-101页
    第三节 笛上三调之于清商三调第101-110页
    第四节 清商三调之发展衍变第110-116页
        清商三调与历代黄钟变迁第110-111页
        清商三调与燕乐二十八调第111页
        清商三调与琴调第111-112页
        清商三调与大三调第112页
        清商三调与清商音阶第112-114页
        清商三调的曲调流传第114-116页
结语第116-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6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52603,这篇论文共126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37.8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63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