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型体制下的行政问责模式研究

行政问责论文 模式论文 压力型体制论文 政治锦标赛论文
论文详情
自2003年以来,中国行政问责实践取得了长足进展,一大批官员被问责,从而形成了引起各方广泛关注的“问责风暴”。与此同时,中国行政问责的制度化之门也逐步开启,从地方到中央,有关行政问责的规定纷纷出台。中国政府在推进行政问责方面,其决心和毅力超乎寻常。为何选择这样的时机,如此努力推动行政问责的进程,本文将试图进行分析。在目前行政问责的过程中,有行政体系内部的等级问责,表现为“上问下责”模式;也有来自行政体系外部的问责,即来自公民的“个体否决”模式,以及媒介的“跨地域”模式。由于政治传统和政治架构的影响,使得等级问责与行政体系具有较高契合性,因此“上问下责”成为当前行政问责的主要模式,并且制度化进程得到一定推进,当前所说的“行政问责制”基本也是指有关等级问责的制度。与此同时,行政体系之外的问责呼声也日渐高涨。从公民到大众传播媒介,无不发出了对于问责权的诉求。他们利用压力型体制的特点,不断寻觅开展行政问责的政治空间,并实际上已经开始了行政问责的行为,即公民的“个体否决”模式与媒介的“跨地域”模式。这样的问责行为,一方面有助于中国责任政府的建构,促使政府官员更好地对民众负责,但另一方面,缺少制度化的无序问责,也带来了种种弊端。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导论第8-23页
    第一节 问题的由来第8-9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研究意义第9-14页
        一、关于问责类别的研究第9-11页
        二、行政问责制度的要素第11-12页
        三、行政问责的意义第12-13页
        四、行政问责制度面临的现实困境第13-14页
        五、研究空间与意义第14页
    第三节 研究对象第14-20页
        一、压力型体制与"政治锦标赛"第14-16页
        二、行政问责第16-20页
    第四节 研究视角和研究框架第20-21页
    第五节 研究方法和理论创新第21-22页
        一、研究方法第21页
        二、理论创新第21-22页
    注释第22-23页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第23-41页
    第一节 行政问责的理论基础第23-27页
        一、人民主权理论与行政问责第23-25页
        二、中国行政问责的理论依据第25-26页
        三、中国行政问责的实践第26-27页
    第二节 行政问责的现实意义:维护合法性第27-39页
        一、合法性与合法性危机第27-30页
        二、民主问责:西方国家维护合法性的主要工具第30-32页
        三、行政问责:当代中国维护合法性的主要工具第32-39页
    本章小结第39页
    注释第39-41页
第二章 等级问责:上问下责模式第41-63页
    第一节 地方分权体制与中央集权体制:两种不同的制度环境第41-47页
        一、地方分权体制下的行政问责第41-42页
        二、中央集权体制下的行政问责第42-47页
    第二节 非制度化集中人事控制第47-53页
        一、行政问责:非制度化人事控制的形式第47-50页
        二、庇护关系:非制度化行政问责的弊端放大器第50-53页
    第三节 虚置的问责与实质的复出第53-58页
        一、官员复出程序的缺失第53-55页
        二、责任区分第55-56页
        三、复出的必要性第56-58页
    第四节 对制度性规则的制度化抗拒第58-61页
    本章小结第61页
    注释第61-63页
第三章 公民问责:个体否决模式第63-86页
    第一节 社会原子化背景下的"个体否决"第63-69页
        一、公民参与和公民问责第63-64页
        二、"个体否决"和"团体否决"第64-69页
    第二节 "个体否决"的生成机理及其运作形式第69-84页
        一、群众路线:公民问责的意识形态支撑第69-72页
        二、经济利益:公民问责的动力第72-73页
        三、信访:公民问责的路径选择第73-84页
    本章小结第84页
    注释第84-86页
第四章 媒介问责:跨地域模式第86-108页
    第一节 媒介问责的政治逻辑第86-91页
        一、资本主义国家媒介问责的政治逻辑第86-88页
        二、中国共产党的媒介监督观第88-90页
        三、当代中国媒介问责的发展第90-91页
    第二节 媒介"本地问责"的约束因素第91-95页
        一、媒介的"喉舌"与"舆论导向"功能第91-93页
        二、媒介的管理体制与治理结构第93-95页
    第三节 商业逻辑刺激下的问责冲动第95-103页
        一、资本主义国家媒介的商业性第95-97页
        二、消费主义助推媒介商业化第97-98页
        三、商业化:媒介的问责动力第98-100页
        四、商业逻辑的张扬与中国媒介问责的兴起第100-103页
    第四节 "政治锦标赛"竞争下的媒介问责政治空间第103-106页
    本章小结第106页
    注释第106-108页
第五章 当代中国行政问责的路径选择第108-126页
    第一节 非制度化问责消解行政体系合法性第108-117页
        一、官僚自主性与行政体系合法性第108-112页
        二、政治精英的流出与行政体系合法性的衰减第112-117页
    第二节 建构民主合作体制基础上的行政问责第117-124页
        一、社会团体的培育与"团体否决"模式的建立第117-120页
        二、发挥人大问责功能第120-124页
    本章小结第124页
    注释第124-126页
结论第126-128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28-140页
后记第140-141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40903,这篇论文共141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42.3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70.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