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钛铁精矿转底炉直接还原—电炉熔分工艺与理论研究

钒钛铁精矿论文 球团论文 转底炉论文 直接还原论文
论文详情
我国攀枝花-西昌地区的钒钛磁铁矿是一种铁、钒、钛等多元素共生的复合矿,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现有的高炉冶炼、转炉提钒和钛精矿选矿处理钒钛磁铁矿工艺,仅利用了铁的68%、钒的47%、钛的15%。资源浪费巨大,并造成环境污染、土地破坏、生态失衡等严重问题。为了实现铁、钒、钛等资源高效清洁分离及综合回收利用,近年来转底炉煤基直接还原-电炉熔分技术逐步发展成为了处理钒钛磁铁矿的工艺之一,此工艺具有以煤代焦、还原温度高、冶炼时间短、能耗低、环境污染小和投资省等特点,符合我国资源、能源实际,成为目前国内外钢铁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为该工艺的应用基础研究,目的是充分地掌握钒钛铁精矿内配碳球团直接还原-熔分的工艺参数、反应机理以及工艺应用所需要的一般性条件。因此通过实验室压片机压球工艺、实验室竖式还原炉直接还原工艺和实验室高温快速加热炉熔分工艺的研究模拟出钒钛铁精矿直接还原-电炉熔分工艺参数。实验室压片机压球结果表明:使生球落下次数较高的条件分别为矿煤粒度比为(200:60)、球团水分为8%、粘结剂浓度为0.3%、压团压力为10 Mpa;球团水分是影响球团性能或压团工艺参数的主要因素,矿煤粒度比对球团性能有较大影响,压团压力和粘结剂浓度对各项指标的影响最小;生球团要进行干燥处理,干燥温度为105℃,干燥时间控制在2小时左右,所得球团的抗压强度为98N/个、高温爆裂性能小于20%,能满足转底炉直接还原工艺的要求;钒钛铁精矿直接还原-电炉熔分实验室模拟结果表明,配碳比(1.5:1)、还原温度(1350℃)、添加剂(2%)、还原时间(20min)时,球团金属化率可以达到88%以上;金属化球团电炉熔分工艺参数为碱度值1.4、熔分时间120min、熔分温度1450℃及配碳比1.5时,渣相中FeO含量为8.35%,能使铁和钒钛进行有效分离。然后采用热重实验、热力学、动力学计算模拟以及XRD、SEM、TG-DSC等检测手段对钒钛铁精矿的还原机理和熔分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钒钛铁精矿的还原历程依次为Fe2TiO4和Fe3O4、3(Fe3O4)?Fe2TiO4、Fe3O4?Fe2TiO4、Fe2TiO4和FeO、Fe和FeTi2O5;在磁铁矿大量还原生成浮士体的阶段,钛铁矿与新生成的浮士体发生“钛铁晶石化”,最终还原转变为单质铁和含铁黑钛石;钒钛铁精矿内配碳球团直接还原过程可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为化学反应控制,反应活化能为73.17kJ/mol;后期为扩散控制,反应活化能为152.02kJ/mol。还原度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后期反应速度小于初期反应速度;FeO含量在整个熔化分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控制FeO含量可以使熔化分离达到良好的效果。最后又将实验室研究结果扩展到对辊压球机-直径2.3m转底炉-50KVA电弧炉对钒钛铁精矿煤基直接还原-熔分的扩大试验研究,得出该工艺是可行的。通过实验得到含TiO2为49%、V2O5为1.2%以上的富钛渣和低钒生铁,并对含钒富钛渣中钛和钒分离进行了初步探讨,实现了铁、钛和钒的综合回收。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表现在:(1)对钒钛铁精矿内配碳球团转底炉直接还原-熔分工艺进行了实验室模拟,得出了实验室工艺参数。(2)对钒钛铁精矿内配碳球团转底炉直接还原-熔分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为该工艺产业化奠定了理论基础。(3)采用对辊压球机-直径2.3m转底炉-50KVA电弧炉对钒钛铁精矿煤基直接还原-熔分工艺进行了扩大试验,得到的工艺参数和调控方法为该工艺工程化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4)以含钒富钛渣为原料进行酸浸制取钛白粉是完全可行的,试制的钛白粉白度可以达到同类产品指标,但处理工艺较复杂,且消色力较低;含钒富钛渣中的V基本进入水解母液和洗液中,收得率可达到93%以上,可通过水解废液的处理实现钒的回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7页
1 绪论第11-39页
    1.1 钒钛磁铁矿资源概况第11-14页
    1.2 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6页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第16-17页
    1.3 直接还原技术综述第17-30页
        1.3.1 气基直接还原第17-22页
        1.3.2 煤基直接还原第22-29页
        1.3.3 几种直接还原工艺比较第29-30页
    1.4 直接还原机理研究综述第30-36页
        1.4.1 热力学第30-32页
        1.4.2 动力学第32-36页
    1.5 主要研究内容第36-39页
        1.5.1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36-37页
        1.5.2 课题的研究目标第37页
        1.5.3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37-39页
2 钒钛铁精矿内配碳球团压团实验研究第39-53页
    2.1 实验目的第39页
    2.2 压团原理第39-42页
        2.2.1 压团方法第39-40页
        2.2.2 压制第40-42页
    2.3 实验方法第42-45页
        2.3.1 实验原料第42-43页
        2.3.2 实验设备第43页
        2.3.3 研究方法第43-45页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5-51页
        2.4.1 单因素实验对落下次数的影响第45-47页
        2.4.2 钒钛铁精矿内配碳球团压团工艺正交方案及结果第47-50页
        2.4.3 球团检测结果分析第50-51页
    2.5 本章小结第51-53页
3 钒钛铁精矿内配碳球团直接还原-熔分实验研究第53-71页
    3.1 实验目的第53页
    3.2 钒钛铁精矿内配碳球团直接还原研究第53-62页
        3.2.1 实验方法第53-56页
        3.2.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6-60页
        3.2.3 成分与形貌分析第60-62页
    3.3 金属化球团高温炉熔分实验第62-70页
        3.3.1 实验原料第62-63页
        3.3.2 实验设备第63-64页
        3.3.3 金属化球团电炉熔分研究方法第64页
        3.3.4 金属化球团电炉熔分实验结果分析第64-70页
    3.4 本章小结第70-71页
4 钒钛铁精矿内配碳球团直接还原-熔分机理研究第71-101页
    4.1 钒钛铁精矿内配碳球团直接还原机理研究第71-95页
        4.1.1 还原历程第71-79页
        4.1.2 挥发分对钒钛铁精矿内配碳球团还原的影响第79-89页
        4.1.3 动力学第89-95页
    4.2 熔分机理第95-98页
        4.2.1 熔化分离温度分析第95页
        4.2.2 熔化分离熔渣选择第95-98页
    4.3 本章小结第98-101页
5 钒钛铁精矿转底炉直接还原-电炉熔分新工艺扩大实验第101-125页
    5.1 钒钛铁精矿转底炉直接还原-电炉熔分新工艺第101-102页
    5.2 钒钛铁精矿转底炉直接还原-电炉熔分新工艺的优缺点第102-103页
        5.2.1 新工艺的优点第102-103页
        5.2.2 新工艺的缺点第103页
    5.3 对辊压球实验第103-109页
        5.3.1 辊压机构造和工作原理第103-104页
        5.3.2 造球方法第104-105页
        5.3.3 实验结果第105-109页
        5.3.4 稳定实验结果第109页
    5.4 实验室转底炉还原实验第109-120页
        5.4.1 转底炉的结构和原理第109-112页
        5.4.2 实验方法第112-114页
        5.4.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114-120页
    5.5 实验室电弧炉熔分实验第120-123页
        5.5.1 实验设备第120-121页
        5.5.2 实验方法第121页
        5.5.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121-123页
    5.6 本章小结第123-125页
6 含钒富钛渣中钛和钒分离实验研究第125-143页
    6.1 实验目的第125页
    6.2 含钒富钛渣提钛技术研究第125-141页
        6.2.1 实验原理第125-129页
        6.2.2 实验原料及主要设备第129-130页
        6.2.3 实验方法第130页
        6.2.4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130-141页
    6.3 含钒富钛渣提钒技术研究第141页
        6.3.1 工艺流程第141页
    6.4 本章小结第141-143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43-147页
    7.1 结论第143-145页
    7.2 展望第145-147页
致谢第147-149页
参考文献第149-157页
附录 A第157-159页
附录 B第159页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59页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59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1025100,这篇论文共159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47.7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79.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